close


蘋論:外貌協會

童顏巨乳加消防肌肉猛男,是目前男女的時尚。女的最好都是有波無腦,男的都是有肌無腦,無腦最酷。


猛男巨乳新主流

童顏巨乳女,滿足男人希望女人年幼無知,可是乳房巨大的幻想;天使面容,魔鬼身材,暗示腦殘無知,便於駕馭。

童顏暗示青春、處女、天真可愛,一無所知,男人可以為所欲為;巨乳暗示戀母情結、性感和誘惑。既性感又無知,才是男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猛男情結即是阿朵尼斯情結,女人喜愛的男神。肌肉結實,面容英俊,對女人百依百順,性能力很殺,溫柔性感也沒什麼大腦。

現代女性自食其力,成就感強烈,都是「外貌協會」會員,也希望她的男神俊美強猛,腦袋不重要了。

視覺取代其他感覺之後,外表化、膚淺化是現代男女關係文化的主流,靠生物本能互動,不需要傷腦筋了。


2009年05月11日 蘋果日報 蘋論



如何物化男性

拜「童顏巨乳」的女模們之賜,八十年代紅過的「物化」兩字,最近竟然又流行起來,連NCC的官員都朗朗上口;不過,當歷史重複時,總是不免會有變奏,這次的變奏是,現代的男性,也難逃被物化的經驗。

我這裡舉的「物化男性」的例子,其實也有十年以上的歷史。

一九九五年英國BBC電視台改編播出的《傲慢與偏見》迷你影集,由演員柯林佛斯演出的男主角達西,讓英國從十五歲到五十歲的女性,每天時間一到就緊盯著電視,尤其,他有一幕躍入水中游泳的鏡頭(象徵他對女主角依莉沙白的思念,珍奧斯汀原書並沒有這一段),更是迷倒無數女性,柯林佛斯意外成為不少女性性幻想的對象。

不過,柯林佛斯重塑的達西神話,對女影迷的重要性,當然不只是性而已,事實上,一項民調指出,英國女性最願意約會的虛擬對象,達西打敗○○七的龐德名列榜首。

女人愛達西、迷上他的化身柯林佛斯,為了這股龐大的市場,柯林佛斯後來又拍了現代版的《傲慢與偏見》|《BJ單身日記》一、二集,柯林佛斯後來幾乎每一部片,都被這些女影迷們逼著扮演類似達西的角色,他無法演別人、甚至很難做自己,對一個演員而言,這實在是很可悲的異化、或物化經驗。

女性對羅曼史的執迷,隱藏對現實貧瘠感情生活的不滿,如果說,達西背後有著許多「寂寞芳心」,「童顏巨乳」女模後面則隱身無數的寂寞宅男。

台灣早就經過「有波有腦」的年代,為何宅男最熱中的電玩卻總是少不了童顏巨乳女模?

確實,這些女模是物化的產物,因為她們演的角色是無生命的「充氣娃娃」,因此,愈是像娃娃一樣、面無表情的愈正點,某位女模始祖的經紀人形容,第一名是LV,後來的、年紀大一些的都是山寨版。

但是,寂寞宅男(應該是大多數人)不可能滿足於無能回應的充氣娃娃,因此,接下來出現完美的女機器人,就不令人意外,她剛好叫「愛子」,我在電視上看到這位日裔發明家不斷的說「愛子!做這個」、「愛子!做那個」時,忍不住想說,「沙米西呢」(好寂寞!)

完美女機器人再怎麼先進,還是被動、消極的,於是,又有了進階版|童顏巨乳女模。

活在現代消費社會的好處(或悲哀)是,它應有盡有,你(妳)寂寞嗎?不要怕,一定找得到替代品。


【吳典蓉】2009-04-06 中國時報

女人的媚態,廣告的利器?

引用文章:抖動的胸部 廣告令人厭

有個唸大學的小妹妹寫了篇〈抖動的胸部,廣告令人厭〉,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因為筆者也發覺,最近的幾個線上遊戲廣告,確實都採用美女、辣妹行銷術,除該作者提到兩個個案之外,還有魔咒、吞食天地2、殺很大、天尊等,誠如作者所言,真的都是在比誰的美眉誘人、誰的台詞夠煽情。

若以社會學理論的觀點來看,作者的立場比較傾向卡爾.馬克思「異化」的觀點,也就是假定說,如果一個女生以自己的身體來對線上遊戲的廣告代言,例如用外貌、身材、嗓音、穿著等來吸引玩家的目光,她們只是廣告文本的一部分,而非自己製作、設計廣告,而出來的廣告成品乃至效果又屬於廣告商,於是乎就進一步失去了自己作為「人」的本性,而被廣告商給物化。

就筆者觀察,像是之前台南「全裸小護士」的事件,或者其他婦女團體對一些廣告看板之女體展示的抨擊,幾乎都是傾向前述的社會學理論立場,換言之,她們就跟這位小妹妹一樣,抨擊這些廣告看板是讓女性失去了「人」的本質,讓女性與其「類存在」異化。不過,從多數網友的反應看來,持這個立場還蠻常會被斥為太敏感、想太多,不少人還會說,也許當事者還很樂意展示她的身材。

若是筆者自己的立場,大概會比較傾向尚.布希亞的理論觀點,因為筆者覺得,線上遊戲的廣告其實就跟一些以女性人物為題材的新聞報導一樣,一方面藉由女性的身體或外貌吸引力,使得閱聽人因著這些身體、外貌、衣著等客體的象徵符號而改變自己對某遊戲商品、某事件正負面反應皆低的負面態度,儘管自己看到的並非這些女生「真實的」面貌,但還是可能去從事非理性的符號消費。

例如,代言「魔咒」的美眉,她還有一個展場Show Girl的社會角色,「吞食天地2」的代言女生,後來也去代言肯德基的炸雞桶,以及某款線上麻將遊戲,至於「殺很大」的代言女生,就筆者所知,她還有「松山工農學生」這個社會角色,現在PChome的貼圖區也有不少她的「寫真照」。看看,這幾個女生的「形象種類」何其之多,媒體、現實生活、網路等,可謂包羅萬象哪!

據此觀點,其實寺廟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推出神明公仔之類的商品來行銷賺錢,背後也有著跟線上遊戲廣告商,找美眉來代言類似的社會原理,就是都藉著將一些主體(神明、美眉本尊)透過商品、廣告、傳媒客體化成為一連串的象徵符號,來吸引人們從事以情感為基礎的符號消費(當然,這種消費與民生必需品天差地遠),以期達到刺激、活絡經濟的效果。

華人社會習慣將女性視為可以展示、販售之商品的文化傳統,而女性也可能還是對這樣的「社會規範」信守不移,畢竟作出這種遵守的「行動」,往往仍會使自己獲得一些「酬賞」,如收入,而且,當傳播媒體把這些女孩們因為展示自己身體而取得社會、經濟地位的訊息(那個拍「殺很大」的女生不就因此紅了嗎)播送出去,也可能會對其他小女生產生「教化」的效果,這倒有些接近皮耶.布迪厄「文化再生產」的理論觀點。

至於用和前陣子那個女性A片偏好之研究相關的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則可以問這個問題:「線上遊戲的消費族群一定只有男性嗎?廠商會不會忽略了女性消費者存在的可能性呢?」不過,或許喜歡玩線上遊戲的,男性真的明顯多過女性也說不定,而這也在線上遊戲廠商的心中建構起一種刻板印象,於是在打廣告、跟其他業者競爭的時候,也就會比誰的美眉正點、火辣囉!

如果要說找美眉代言線上遊戲產生的廣告效益,則要看閱聽人對線上遊戲的情節、內容有多關心,就此,由於美眉代言者比較算是「周邊訊息」的提供者,因此,對線上遊戲本身漠不關心的人,找美眉代言可能會有一些廣告效益(是對美眉或遊戲本身就難講了),至於很關心線上遊戲本身的人,恐怕就真的會產生一些負面的購買態度了。


文/天蠍浪子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blues1112a/2800297



童顏巨乳的迷思

五光十色的演藝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某個鋒頭人物,最近爆紅的,無疑地當屬以「童顏巨乳」、「殺很大」出道的瑤瑤。

說這位還不到廿歲的女孩兒是演藝紅人也不太正確,因為她是從廣告與活動代言中崛起,目前雖在媒體上大肆曝光,卻仍沒有什麼特別的演藝作品。

但她還真是紅哪,至少包括中華職棒開幕賽等許多活動,都要找她出場或代言炒熱氣氛,就連正統的新聞網站(中時電子報),一有瑤瑤的新聞出現,當天的這則點閱率竟衝破四十萬人次,登上第一!

殺得這麼大的人氣,逼得許多成年人不得不問:瑤瑤是誰啊?她為什麼會這麼紅啊?

從外在表象來拆解:無辜的眼神、嘟嘴撒嬌的娃娃音、個子嬌小卻號稱F奶,這些雖具備了吸引人目光的基本條件;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傳播行銷技巧的加持:一句無厘頭的「殺很大」廣告詞,再加上文謅謅的「童顏巨乳」形容詞,在流行趨勢的必然性與創意個案的偶然性激盪下,造就出當下這股青春颶風!

童顏與巨乳、純真與情慾,原本應是不相干的兩組元素,但透過高反差的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新鮮刺激的魅力;依照相同的邏輯,擁有成熟心智與孩童外表的神探柯南、標榜上流社會卻言談粗鄙的許純美,都有相同的趣味,但總不如感官的直接來得誘人。

說穿了,這當然與日本情色傳統深刻影響台灣流行文化有關,日本的AV界中,「童顏巨乳」與所謂的「療傷」、「人妻」、「制服」等角色風格一樣,早已自成一系;動漫中如不久前訪台的桂正和所創造的人物,或美少女戰士等造型,亦不乏可愛面容結合飽滿肉體的少女,對台灣人來說,「童顏巨乳」其實早已潛移默化,並不陌生。

尤其港式媒體入台以後,更是掀起一股消費女體,尤其在意識形態或標題上不斷灌輸如「乳鬥」、「爆奶」等物化女性的歪風。

日港交逼之下,瑤瑤從電玩廣告現身,設定對象鎖定宅男,原本勢所必然,但從原本虛擬的電玩世界驟然爆紅至實體社會,當然會引起不同的觀感。

台灣乃至華人基本上並不崇尚巨乳,說到童顏,恐怕更多人會想到金庸小說中的天山童姥;講到巨乳,過去香港電影中已有所謂波霸葉子媚、波神彭丹,但也從未形成主流。

而香港電影慣以「大波妹」、「胸大無腦」取笑發育良好的年輕女性,也未必為台灣文化所接納。據報導,瑤瑤的經紀人已打算要她盡量少暴露,準備轉型,但弔詭的是她想撇清的卻也是其成功所在。

可想見,以後必將出現更多的瑤瑤,但「童顏巨乳」模式可以複製,成功的機率卻越來越難。

文:張景為 2009-03-31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