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受訪者:畢恆達(台大城鄉所副教授)

Q:
女性主義在台灣已經發展20年,台灣男人改變了嗎?

A:
上過女性主義課程的男人,才真正了解女性主義,否則透過媒體聽到的都不完全,甚至是負面的。他們總認為女性主義充滿敵意,攻擊男人;甚至有人認為台灣女人地位很高沒什麼好爭的。

20年來最難改變的是男人的心態。2000年,我們曾推動「白絲帶運動」,反對男性對女性使用暴力,這運動沒有特定立場,所以吸引很多男性認同。這些男人同情性侵害、家庭暴力對女性的傷害,認為那是壞男人做的,跟自己無關。


性別價值觀難改變

他們承認女人在集體條件像平均薪資,或者在公共場所受到攻擊上確實比較低;可是一旦你質疑男人的集體優勢,他們就馬上反對。男人也許願意在行為上改變,但對於「男人就該有男人的樣子」非常堅持,根本的性別價值觀很難改變。

Q:
男人為何不敢哭?從蔡康永、利菁到棒棒堂男孩,男人對自我形象選擇更多了嗎?

A:
男人不能哭,看起來好像很可憐,但卻得到「理性」的優勢。相對於女人老是被認為感性、愛哭、主觀,男人則是可信任,於是在政治界,甚至學術圈,得到更優勢的位子。對男人來說,哭泣更是危險,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脆弱,對將來一點好處都沒有。

至於電視上的偶像雖然有不同樣貌,卻沒有改變現實生活。

像蔡康永被很多人喜愛,但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志,就不行。利菁花了3到5倍的努力,又有才華,所以有了舞台,但是很多變性人失去工作,又被家人拋棄,最後窮困潦倒,走上絕路。這才是真實人生。

Q:
男人會不會發展出「男人運動」、「男性主義」?

A:
小型的男性運動一直持續,例如黑男人、男同志、男性工人是受壓迫的男性,發展出零星、小規模的運動。可是要發展成全國性的運動就很困難。

也有人說男人不完全是自私的,他們還有良知,就像男人參加人權運動、環保運動,他們也可以有兩性平等的男性運動。然而性別議題很複雜,特別是異性戀伴侶,兩方在性別上既敵對,又互相愛慕,權力關係更困難。


找回昔日男性氣概

勢力最大的還是保守男性團體,他們是反挫的,要爭取男性權益。他們認為女性主義興起,女人把性別決定權跟詮釋權都拿走,他們要找回昔日男性氣概。

Q:
經濟不景氣,男人的處境?

A:
男性氣概受到更大的挑戰。往好處想,男人可以重新想像自己,放下高期待;往壞處想,男人可能用暴力來展現自己強過女人。

其實就像我們要求完美女人,有 99.9%的女人做不到,99.9%的男人也不完美啊,要求男人要有社會地位、體格強壯、情緒穩定、性能力高、經濟良好,他們也做不到。


特約記者:瞿欣怡 採訪整理(2009年04月10日 蘋果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