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小時候看麥特狄倫主演的《鬥魚》(Rumble Fish)這部電影,大為震撼,我不知道原來 F字是可以這樣用的,你知道,那就好像饒舌樂,你可能以為rap不過就是說唱罷了,後來你才發現不,不是那樣,而是口技就是音樂,沒有任何樂器伴奏,只用舌頭敲打震動,口腔的音爆,神乎其技地做出各種節奏,卜!卜!吱喀吱喀蹦蹦─碰!呼─卜!卜!…這樣,超炫的。
講話夾雜三字經,我覺得很像唱rap,是一種節奏的美學。當然,我知道也有很多人對這很反感,覺得這怎麼可能和「美」這個字畫上等號,這本來就是不同文化生態系的差異,有些人受不了搖滾樂手在台上露屁股撒尿,有些人覺得那太帥了。

韓國的硬派警匪電影,撂髒話撂得之兇,簡直氣蓋山河,如果這些字眼全部消失,就完全沒有美學了。

我一直到二十五歲以後才接觸到會把三字經當口頭禪的人,在那之前,我的本行是化學工程,那時候工作上往來的對象有兩種,一是政府單位的人、學者、研究生這些,一是工廠的廠長、技術人員等,前者我沒碰到口頭禪是三字經的,後者呢,那時我才二十三歲,還沒油條到練就和工廠的男人稱兄道弟的本事,我想這些人縱使平常三字經不絕於口,可能沒機會在我面前展示吧!

我後來開始和愛說三字經的人攪和在一起,是往來的人變成文化人、傳播業、娛樂界和廣告業的這些人以後。

換言之,帶有波希米亞氣息的人,在這個國度裡,用三字經就像黑人走到街上有他們的手語一樣,是很自然的事。

諸君不見世界上的白人、亞洲人,明明就不是黑人,偏偏通通愛打黑人的街頭手語嗎?

不過,最近我發現時下二十來歲的女生,也很愛滿口三字經,這些女孩子都是受過高等教育,聰明慧黠,很有個性的女生,我想她們應該是覺得這樣蠻酷的吧!

多多少少,帶有一點叛逆的心理,就是他媽你不要以為我是那種白癡乖乖牌。

問題是,三字經常涉及他人老母,這就是被詬病的地方。女生也說三字經,難道不曉得這是對女性的侮辱?

當然,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很明顯的,所有把三字經掛在嘴上的人,沒有一個會想到字面上的意思,它就跟唱歌打拍子一樣,再者,就算是你跟一個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對方說操你媽,你們倆都很明白他根本對你媽沒興趣。

好,你說即使如此,這個字眼的產生,就是對女性的侮辱,女生應該有自覺,我告訴你,這些常撂三字經的女生,90%是不折不扣的女性主義者,因為她們「不想當男人希望我像的樣子」。

我二十歲的時候,也動不動就把「這是對女性的侮辱」搬出來,今天我回過頭去看,覺得這沒有太大的意義。就像小學女生被男生掀裙子,就大嚷「我告老師喔」!

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妳表達了妳的感覺,這件事令妳不舒服,妳不願意沉默,但這樣做也是無效的,男生沒有因此就覺得妳值得尊重。

從六、七○年代以來女性主義運動的成果,並不能使女人享受跟男人一樣待遇的現成好處,最後還是要日復一日,每天每天,上緊發條,拿出全副實力來拼,就好像前面有多少種族平權的人的努力,讓黑人與白人終於可以平起平坐,但並不表示每個黑人都會變成歐巴馬。

女性主義者一直很光火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髒話,我們一旦要罵髒話,就只能跟著男人那一套。好,那怎麼辦?我們發明自己的髒話,結果會怎樣?很小眾。罵起來根本不爽,就像你自己吵著要入聯,全世界沒人理你,至於是不是有總比沒有好,那看你怎麼想了。

那麼,女生也問候他人老母的髒話,是向父權宰制屈服嗎?這有點弔詭,就好像非英語系國家必須靠講英語來做國際溝通,你可以堅持只講你自己國家的語言,但那你就閉關自守。這是不是向英語國家屈服?我覺得不全然。

然後,據調查全球使用華語者有九億人,佔15%,是所有語言的最高的比例,但卻並變成世界通用語言,因為我們不夠強(你也可以說,是因為中國不夠強,這中間的差別很微妙…),所以我們的國罵也沒有變成世界通用語言,但是反過來英語的F字,也沒取代我們本國的三字經,當我們要爽暢地在口語裡穿插rap節奏的時候,還是本國的三字經好,使用台語者當然台語三字經是最痛快淋漓的,使用國語的人偶爾也夾雜台語三字經,造成畫龍點睛的氣勢。

你問,不講髒話,會怎樣?為何不能乾脆不要說?對啊!不怎樣,說真的,這實在沒怎樣,一群裝成黑人的人碰在一起就唱rap,因為唱起來爽,然後碰到從猶他州來的白人就大不了暫時不唱,不是個問題。

愛把三字經掛嘴上的,有無時無刻不講,面對誰都講,走到哪不分場合都講的人,也有會看人看時看地選擇講不講的人,老實說我沒碰過前者,習慣歸習慣,人還是有上道跟不上道之分。

小孩子太小,不理解rap的藝術性,不適合,學生對家長或對老師,不適合,但是學生對家長或老師如果是想表示不屌他們的威權而用三字經表示抗議,(請注意,我在本文提到的使用三字經,都不是罵人,而是指口頭禪,但因為這個口頭禪並不是100%中性,某些情況下,刻意使用某種口頭禪也可以達到挑釁的目的),那我覺得即使是學生也有權利表明他的態度,也就是他對不合理的威權的抗爭,他對既得權勢者所做的裁判表明懷疑態度,當然,他的判斷能力可能很可疑,那又怎樣?

教育者的立場本來就是要教導年輕人,人類在意見不合時會造成的紛爭是什麼?歷史上人類用自我中心的態度來抗爭的對錯?人類究竟有哪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威權是什麼?歷史是不是由強行要對方認為自己才是對的這種行為組成的?

用三字經用的很不上道的,當然有,有一種是真正沒品(這種人的沒品事實上已經跟用不用三字經無關了,沒品的人可不是光靠著三字經來沒品的),另一種是誤判情勢;當你面對的是長輩,當然不好用,在正式場合,也不應該,你是以師長、官員的身分出現,也不適合。

但有時候相反,正就是因為在這種情境,叛逆的因子發作,特別想凸顯自己才不鳥這些裝模作樣的人、裝模作樣的場子,反而偏偏要講,這也蠻常見,這種事當然就是要評估檢討,是不是根本沒達到反叛的效果,只是耍白痴耍幼稚而已。


文/成英姝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indiacheng/archive/2008/03/07/25398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obia 的頭像
    zenobia

    文字轟趴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