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頓跑了一趟北韓,救回兩名美籍記者。美國的卸任總統全是國家資產,台灣的卸任總統則都是全民的包袱。看到柯林頓的表現,真讓台灣人感慨萬千。
美國的卸任總統幾乎全不管政治,老布希偶爾搞個高空跳傘,證明自己老當益壯;卡特則關注國際人道議題;小布希卸任至今,也沒露過幾次臉;柯林頓則因妻子希拉蕊政治企圖心太強,跳不出政治漩渦,但分寸拿捏尚稱得體。
這些卸任總統,不管政治立場,全能維持和諧關係,重要場合共聚一堂,可象徵國家團結,社會和諧。
反觀台灣,李前總統本來說,卸任後要到原住民部落傳教,後來卻搞「台聯」,繼續玩政治,高度當然也就越玩越低。
陳前總統就更不用說了。蔣家威權統治台灣數十年,可是蔣家後代全部自食其力,沒聽過誰特別有錢;陳水扁標榜貧戶之子,當個八年總統,家人的海外帳戶竟有十幾億鉅款。東窗事發後,不但不反省悔過,還把貪瀆案扭曲成政治案件,繼續搧風點火,讓台灣脫離不了藍綠惡鬥的泥淖。
沒有選舉,就沒有民主;但,只有選舉,也只是惡質民主。除了選舉之外,台灣該上的民主課程還不少。
2009-08-07 中國時報
卸職總統能做的事很多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秘密訪問北韓,獲得金正日最高規格接待,順利救回兩名遭到扣押的女記者,成就斐然。
一位卸職總統,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極大功能,幫助美國擴大外交談判空間,同時也讓封閉的北韓得到一個跟外界連結的小小窗口。
卸職總統,在政治上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取決於其任內的成就,以及下台後的自我角色認定。而這兩項因素相比較,後者還比前者來得要緊。
另一位在卸任後反而更受稱譽的美國總統卡特,任期內表現不算好,政績不突出,且形象軟弱,處理伊朗人質危機時更是荒腔走板,最後競選連任時敗給挑戰者雷根。
然而卸職後,卡特認清自己的真正興趣與長處,專心從事人權工作,從美國國內做到國外,將他作為美國前總統得到的尊榮待遇,都拿來投注於人權相關事務。多年下來,他成為日益保守的美國南方最重要的良心代表,也成為替第三世界人權發聲的重要人物。
還有一位則是前副總統高爾,2000年大選冤枉輸給小布希。然而他沒有停留在政治跑道上自怨自艾,轉而專心從事自己當年進入政壇關懷的初衷,將他的地位光環與政經資源,投入環境研究與環保意識的提倡。
今天,高爾在環保上的影響力早已超越美國國境,遍及全世界,聲望更勝當年。
和這幾位最有貢獻的美國前總統、副總統相比,我們就能了解,台灣政治文化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們的一位前總統,弊案纏身,只能忙著替自己的「自由」奮鬥,不值一提。
另外一位前總統,卸任前有很多高調的理想心願,要傳教,要從事NGO…,但實質上卻不斷牽扯於政治操作,以致理想一無所成。
卸職總統具備豐沛的人脈與威望資源,如果繼續在政治圈內翻覆,必定成為製造不安的因素。
相對地,如果擁有足夠智慧,願意將這些資源轉移到其他公益領域運用,就可能給國家帶來另一種貢獻,也幫自己贏得更多的尊重與掌聲。這樣的智慧,台灣的政治人物真得好好學學。
【聯合晚報╱社論╱2009/08/06】
距離 還有
- Aug 07 Fri 2009 22:52
卸任總統有兩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