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周(5╱19)我在本欄發表〈不能面對的學歷真相〉一文,當日即招致許多評論者到我的部落格發言指摘,
有謂:
「波蘭醫學生的出現,是因為在公平的聯考中無法達到醫學入門門檻,才會在代辦業者的業務下,避過聯考的篩選,也才會有爭議41級分的波蘭醫學生;因此學歷認證並不為過。」
以及:
「目前只有知道國內醫學系考不上而到東歐國家就讀專為這些學生開的國際班,又可以避開醫學實習的學生,這些學生被他們的家長呵護著、安排著,讓人迷惑到底是誰害怕競爭、逃避競爭?」
也有意見指出:
「要引進外來醫師,水準當然要在國內醫師的平均以上,各種考試都有不同的鑑別能力,台灣醫學系畢業生是經過層層關卡上來的,教學品質如何?訓練過程如何?實習制度如何?都很公開透明。波蘭的呢?……根本都不透明了,我們能放心嗎?」
還有的指證如此:
「今天波蘭學歷的問題,並不是國內醫生門閥勢力的拉扯,或是因醫學生懼怕國外學歷乃至於大陸學歷認證而有現在這樣的情形,那些有權有勢的大醫生世家並不需要介意波蘭學歷的問題,他們早已是既得利益者;現在真正跳出來提醒大眾這個問題的,是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和權勢的醫學生們,他們大可以不用管波蘭學生要不要回來,能在台灣讀到醫科,早已是眾人中的翹楚,他們有什麼好怕的?他們站出來發聲甚至有可能得罪權貴,對未來的發展造成影響,但他們仍然選擇站了出來,不過媒體卻全然不給予關注,或甚至根本受到收買,大力討好波蘭醫學生這方,因此社會大眾所能接觸到的訊息,幾乎完全偏向了這一方。」
促使我寫這篇回應文字的一則留言則表示:
「張大春先生:您在蘋果的大作……看過,真的很讓人失望,很明顯覺得你沒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卻用偏頗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
我依照許多貼文的指點,一一讀過了和波蘭醫學生事件及背景相關的大量貼文,發現我的前一篇文字非但沒有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犯了更嚴重的錯誤──我「用正確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這遠比「用偏頗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更壞。
把成見當成心證
從前引這些糾正我立論的文字足以透見:我在上一篇專欄裡並未深入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卻能言之鑿鑿,咄咄逼人,根本原因就是我自以為掌握了「正確的觀點」。比方說:醫界門閥林立,各擁山頭,或者醫師國考流於形式、沉痾難起。
這些都是渾沌的成見,如無實據,成見就化作想當然耳的心證,一旦上綱上線地拈出「開放留學競爭」,實則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大道理作為安全瓣、甚至掩飾,卻淪失了「是否應放任學生在合法情況下走後門行醫」的議論焦點。老實說,答案至為明顯:當然不行──「合法」不應該是維護一切既成而充滿爭議之事實的託辭。
我當然不能為自己的失焦作任何辯護。網友們提醒我注意到:我上周這篇文字的魯莽是不自覺地倚附於一個看似無誤的論旨「開放競爭」,卻可能無知地成為「便宜行醫」生意的代言,關於這一點,非要向信任我的讀者以及我所誤導的讀者道歉不可。
文/張大春 2009年05月26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656916/IssueID/20090526
<果然有話>不能面對的學歷真相
波蘭學歷事件看似和其他眾多永遠無法透過公共辯論解決的紛爭一樣,媒體忘了,人們就忘了;反正讀醫科的是社會上的少數人,到波蘭讀醫科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就那麼幾個人的事,在媒體而言,驚嚇不到大眾,便不值得追蹤報導;在受眾而言,既無活色生香的刺激,又乏切膚入骨的感受,事不干己,何足掛懷?
然而問題還懸在那裡:我們的醫療體系及醫療教育鑑定單位憑什麼在毫無客觀依據及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就決定某國醫療水準為可信,某國醫療水準為不可信?攤開(我國尚未正式成為考察對象的)WHA(World Health Assembly,世界衛生大會)考察排名,波蘭的醫療教育還在全世界的前三分之一;相對地,也有事實證據顯示,去年我國國家醫師鑑定考試的榜首和第二、第四名都是留學波蘭畢業的學生。
倘若醫師國考測驗誠如「台大醫院高層」所言:「筆試太簡單」,那麼一場難易與共的考試,何獨對留學波蘭而應考的學生來說顯得簡單?倘若在醫師國考之前,必須針對特定人士增設一場學力甄試,不是反過來證明國考不足以甄別醫療人才嗎?
若此一甄試有其必要,可以確保醫療教育的品質,而果真對國人醫病服務環境有重大貢獻,何不普及於國內外所有醫學院校畢業生而一律考之?
倘若學力甄試是在醫師國考之上疊床架屋,脫褲放屁,又何以單單針對特定吾人以為其「必屬落後」之國而施之?
倘若教育部真有能力操持著區辨「先進國家」、「落後國家」之柄,復呼應這樣的歧視而甄別自己國家放出門去求學的子弟,則此一「先進╱落後」的標準何不訴諸WHA日後如何鑑定台灣醫療水準之地位,以排名勝於我國者為先進;後於我國者為落後?
關門主義打壓異己
問到後來,只有一個答案說得通:「關門主義」!明明是趨附國內醫界門閥之既成勢力,卻假保障水準之名,行打壓異己之實。對於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留學、或是開放大陸學歷之認證,同樣也是可受諸方公評的事。但是看來我們的社會還風行著一骨腦兒的「關門主義」」。
胡適之在1930年寫「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時,曾經有如此激烈的話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這樣「百事不如人」的話,如今讀著讓人生氣,連胡適自己都揭發為「自卑感」的心態。在面對「西洋文明先進諸國」的80年後,這自卑感非但未曾消除,還同樣用來面對中國大陸。若非這樣的話語在骨子裡作祟,政治人物何以總是號召「關門大吉」呢?
台灣興辦了160多所大學後,究竟對自己的大學該有什麼品評和期待呢?如果我們的大學辦得好,何必憂慮自己的子弟一窩蜂競赴彼岸取經?我們只消擔心能不能有足夠教育資源和生活設施,以迎接彼岸前來繳交學費的年輕人。
如果我們的大學不好,開放留學生到大陸或其他國度去求知問道,不正是「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好機會嗎?
從受教者的角度看: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強,何必憂慮對岸的學生擠壓我們下一代的學習空間?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不夠,關起門來人人授與甄試資格、國考證書、博士學位,又有甚麼用呢?
留學,是一項具有戰略高度的國家工具,我們若是連自己擁有的工具水準都不能誠實檢驗,還配稱為一個國家嗎?
文/張大春 2009年05月19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IssueID/20090519/art_id/31639051
有謂:
「波蘭醫學生的出現,是因為在公平的聯考中無法達到醫學入門門檻,才會在代辦業者的業務下,避過聯考的篩選,也才會有爭議41級分的波蘭醫學生;因此學歷認證並不為過。」
以及:
「目前只有知道國內醫學系考不上而到東歐國家就讀專為這些學生開的國際班,又可以避開醫學實習的學生,這些學生被他們的家長呵護著、安排著,讓人迷惑到底是誰害怕競爭、逃避競爭?」
也有意見指出:
「要引進外來醫師,水準當然要在國內醫師的平均以上,各種考試都有不同的鑑別能力,台灣醫學系畢業生是經過層層關卡上來的,教學品質如何?訓練過程如何?實習制度如何?都很公開透明。波蘭的呢?……根本都不透明了,我們能放心嗎?」
還有的指證如此:
「今天波蘭學歷的問題,並不是國內醫生門閥勢力的拉扯,或是因醫學生懼怕國外學歷乃至於大陸學歷認證而有現在這樣的情形,那些有權有勢的大醫生世家並不需要介意波蘭學歷的問題,他們早已是既得利益者;現在真正跳出來提醒大眾這個問題的,是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和權勢的醫學生們,他們大可以不用管波蘭學生要不要回來,能在台灣讀到醫科,早已是眾人中的翹楚,他們有什麼好怕的?他們站出來發聲甚至有可能得罪權貴,對未來的發展造成影響,但他們仍然選擇站了出來,不過媒體卻全然不給予關注,或甚至根本受到收買,大力討好波蘭醫學生這方,因此社會大眾所能接觸到的訊息,幾乎完全偏向了這一方。」
促使我寫這篇回應文字的一則留言則表示:
「張大春先生:您在蘋果的大作……看過,真的很讓人失望,很明顯覺得你沒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卻用偏頗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
我依照許多貼文的指點,一一讀過了和波蘭醫學生事件及背景相關的大量貼文,發現我的前一篇文字非但沒有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犯了更嚴重的錯誤──我「用正確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這遠比「用偏頗的觀點寫出偏頗的言論」更壞。
把成見當成心證
從前引這些糾正我立論的文字足以透見:我在上一篇專欄裡並未深入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卻能言之鑿鑿,咄咄逼人,根本原因就是我自以為掌握了「正確的觀點」。比方說:醫界門閥林立,各擁山頭,或者醫師國考流於形式、沉痾難起。
這些都是渾沌的成見,如無實據,成見就化作想當然耳的心證,一旦上綱上線地拈出「開放留學競爭」,實則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大道理作為安全瓣、甚至掩飾,卻淪失了「是否應放任學生在合法情況下走後門行醫」的議論焦點。老實說,答案至為明顯:當然不行──「合法」不應該是維護一切既成而充滿爭議之事實的託辭。
我當然不能為自己的失焦作任何辯護。網友們提醒我注意到:我上周這篇文字的魯莽是不自覺地倚附於一個看似無誤的論旨「開放競爭」,卻可能無知地成為「便宜行醫」生意的代言,關於這一點,非要向信任我的讀者以及我所誤導的讀者道歉不可。
文/張大春 2009年05月26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656916/IssueID/20090526
<果然有話>不能面對的學歷真相
波蘭學歷事件看似和其他眾多永遠無法透過公共辯論解決的紛爭一樣,媒體忘了,人們就忘了;反正讀醫科的是社會上的少數人,到波蘭讀醫科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就那麼幾個人的事,在媒體而言,驚嚇不到大眾,便不值得追蹤報導;在受眾而言,既無活色生香的刺激,又乏切膚入骨的感受,事不干己,何足掛懷?
然而問題還懸在那裡:我們的醫療體系及醫療教育鑑定單位憑什麼在毫無客觀依據及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就決定某國醫療水準為可信,某國醫療水準為不可信?攤開(我國尚未正式成為考察對象的)WHA(World Health Assembly,世界衛生大會)考察排名,波蘭的醫療教育還在全世界的前三分之一;相對地,也有事實證據顯示,去年我國國家醫師鑑定考試的榜首和第二、第四名都是留學波蘭畢業的學生。
倘若醫師國考測驗誠如「台大醫院高層」所言:「筆試太簡單」,那麼一場難易與共的考試,何獨對留學波蘭而應考的學生來說顯得簡單?倘若在醫師國考之前,必須針對特定人士增設一場學力甄試,不是反過來證明國考不足以甄別醫療人才嗎?
若此一甄試有其必要,可以確保醫療教育的品質,而果真對國人醫病服務環境有重大貢獻,何不普及於國內外所有醫學院校畢業生而一律考之?
倘若學力甄試是在醫師國考之上疊床架屋,脫褲放屁,又何以單單針對特定吾人以為其「必屬落後」之國而施之?
倘若教育部真有能力操持著區辨「先進國家」、「落後國家」之柄,復呼應這樣的歧視而甄別自己國家放出門去求學的子弟,則此一「先進╱落後」的標準何不訴諸WHA日後如何鑑定台灣醫療水準之地位,以排名勝於我國者為先進;後於我國者為落後?
關門主義打壓異己
問到後來,只有一個答案說得通:「關門主義」!明明是趨附國內醫界門閥之既成勢力,卻假保障水準之名,行打壓異己之實。對於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留學、或是開放大陸學歷之認證,同樣也是可受諸方公評的事。但是看來我們的社會還風行著一骨腦兒的「關門主義」」。
胡適之在1930年寫「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時,曾經有如此激烈的話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這樣「百事不如人」的話,如今讀著讓人生氣,連胡適自己都揭發為「自卑感」的心態。在面對「西洋文明先進諸國」的80年後,這自卑感非但未曾消除,還同樣用來面對中國大陸。若非這樣的話語在骨子裡作祟,政治人物何以總是號召「關門大吉」呢?
台灣興辦了160多所大學後,究竟對自己的大學該有什麼品評和期待呢?如果我們的大學辦得好,何必憂慮自己的子弟一窩蜂競赴彼岸取經?我們只消擔心能不能有足夠教育資源和生活設施,以迎接彼岸前來繳交學費的年輕人。
如果我們的大學不好,開放留學生到大陸或其他國度去求知問道,不正是「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好機會嗎?
從受教者的角度看: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強,何必憂慮對岸的學生擠壓我們下一代的學習空間?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不夠,關起門來人人授與甄試資格、國考證書、博士學位,又有甚麼用呢?
留學,是一項具有戰略高度的國家工具,我們若是連自己擁有的工具水準都不能誠實檢驗,還配稱為一個國家嗎?
文/張大春 2009年05月19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IssueID/20090519/art_id/3163905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