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總統大選之後,高雄市長陳菊成了民進黨內最具有地方民意實力的政治人物。但民進黨整體的困境既打不開,陳菊能發揮的影響力也就有限。
不過,情況終於開始改變了。雖然有波折,陳菊還是以高雄市長的身分,堂皇登陸訪問,要去北京、上海等地行銷即將開幕的高雄世運會。這個動作,本來順理成章,也並非民進黨縣市長登陸的創舉;然而,在當前民進黨路線困頓的此一背景下,卻突出了重大意義。
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是陳菊願意正視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巨大影響,並且正面地「理解」中國的龐大資源。依照過去民進黨基本教義派看法,簡直恨不得把「中國人」統統從台灣趕走,連對大陸觀光客都不願表示歡迎的姿態。高雄辦世運,何必向中國大陸推銷召喚呢?
但至少,陳菊以地方首長的身分,認知要把世運辦好,必須張開手臂向全世界迎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剛剛在五一七遊行中表現決斷的蔡英文,也不含糊地表示了「尊重」陳菊大陸行,並說民進黨的支持者必須成長。民進黨雖然還稱不上對兩岸政策有了新路線,但至少不得不承認務實的需求。這正如同,雲林縣長蘇治芬也曾登陸推銷水果,而台南市長許添財後來也曾為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遇襲事件道歉。
意識形態強硬是一回事,為地方民眾爭取福利卻是民選官員的基本任務。
其實不只是世運會,高雄有太多應該跟中國大陸擴展務實互動的地方。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必照單全收,但總要拿出具體主張向前邁進。
這兩日,在海外嗆聲葉金川事件,以及涂醒哲「新型流感是五二0賀禮」的失言事件,都令民眾反感極深,民進黨何必繼續這種有損自己形象的不理性態度?
中國大陸對陳菊訪問,初步表現得很禮遇,希望這幾天內,雙方禮尚往來平和以對,賓主都能展現文明態度。那麼,這趟旅程很有機會增加民進黨與中國的彼此了解,也希望對陳菊本身具有「破冰」意義,能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產生積極影響。
【聯合晚報╱社論】2009/05/21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918642.shtml
從高雄繞凱道到北京
上午搭著直航飛機出發,下午在中國首都會見北京市長郭金龍,高雄市長陳菊這次登陸,堪稱是民進黨的「破冰之旅」。
此行不啻意味綠營「逢中必反」的基調已然改寫,民進黨表裡不一的中國政策也到了需要大整修的時候了。
陳菊登陸之所以引起那麼大的關注,輿論焦點其實不在反對她登陸,而是對民進黨「反中」奇特的雙重標準感到錯愕。
試想,綠營五一七才在街頭嗆馬賣台,五二一其最高公職人員隨即率團登陸,連黨內山頭及台獨社團對此都咬牙切齒,民進黨又要如何說服一般民眾?陳菊的大陸行,反襯了五一七的「外強中乾」,也凸顯民進黨左支右絀的論述再也掩不住其自我矛盾。
亦即,在現實上,民進黨內部亦愈來愈自覺有與中共交往之必要;但在政治操作上,卻又沿用其一成不變的反中論述,咬死國民黨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為「賣台」。
更不可思議的是,民進黨明知陳菊的登陸計畫,卻為避開遊行的尷尬氣氛而刻意壓著消息,以為只要使出鴕鳥戰術,即可瞞天過海。這種自欺欺人策略,其實只是愚弄了深綠支持者,讓他們陷入信仰虛無的深淵。
陳菊此行充滿曲折,她有強烈意願扮演破冰角色,卻也知道自己面對著的鉅大阻力,尤以綠營為甚。因此,她隱隱掩掩,數易其口。五一七當天,陳菊在高雄的獨派遊行先是半途插隊,然後藉口北上會師半路落跑,根本未登上高雄主場。
如此極盡低調,一則是為避免自己登陸的機會觸礁,二則也為避免加深外界對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的印象。
同樣不應忽略的,是中共當局為突破對民進黨的工作,對陳菊釋出的高度善意。包括給予她「免持台胞證」的通關禮遇、使用「高雄市長」身分,乃至在北京鬧街掛上「世運在高雄」的看板,都是雙方為這一破冰之旅達成的妥協。
因此,儘管世界不動產聯盟的頒獎典禮已經延期,陳菊仍珍惜好不容易談妥的條件,選擇如期出訪。也可見,兩岸之間,並非只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
高雄世運把民進黨逼上與中國接觸之路,也許是偶然,卻也是民進黨尋求突破的一個契機。
如果說運動會的促銷,需要兩岸更廣泛而直接的接觸和交流,那麼經貿、觀光、文化的交流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陳菊的出訪是為了高雄市民的整體利益,那麼馬政府促成兩岸人員、資金、教育交流的一連串政策,民進黨又為何需強行貼上「賣台」的標籤?
如果陳菊登陸如此正氣凜然,那麼,綠營長期以來編撰的「賣台公式」:「登陸」等於「親中」,「親中」等於「賣台」,還能不就地作廢嗎?
高雄市長登陸,其實是一個遲到九年的行程。公元兩千年七月,高雄市長謝長廷有意到廈門進行城市交流,遭剛上任的陳水扁總統和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阻擋,而未能成行;也因此,九年後才有陳菊的破冰之旅。
九年之隔,「台獨玩家」陳水扁貪瀆繫獄,接任黨主席的蔡英文改變立場支持陳菊登陸;對民進黨而言,九年蹉跎,在搖擺中失去政權和民心,也該想一想其破舊的中國政策該怎麼修了吧!
對台灣而言,陳菊此行其實具有比促銷「高雄世運」更大的意義,那就是:從台灣的公共利益出發,比供奉個人信仰更重要。
兩岸互動,有了民進黨的參與,可以發出更多元的聲音,這是正數。對民進黨而言,直接站出來面對中共,不要一味躲在國民黨身後亂放冷箭,那也是它終須承擔的責任。
問題是,在輿論一片支持陳菊登陸之際,民進黨拿什麼去說服它的基層徒眾呢?
從高雄繞經凱道到北京,陳菊這趟破冰之旅走得崎嶇,也做足了姿態。外界也許不必急著對陳菊的表現下斷語,兩岸大勢的必趨必至,其實並不隨陳菊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聯合報╱社論】2009/05/22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919846.shtml
蘋論:白癡獨派
陳菊訪問中國,引起深綠獨派的兩極看法,一派稱讚陳菊有魄力,敢做國民黨不敢做的事;一派指責陳菊「大原則的錯誤,永遠不能彌補小原則的正確。」
於是我們可以推理:陳水扁奉行台獨理論,雖然涉嫌犯了貪污之罪,但「大原則的正確,永遠可以彌補小原則的錯誤。」是嗎?盧武鉉羞恥自盡是沒必要的,因為他大原則是對的(人權律師),貪點錢是小原則問題。
問題是,誰有權力決定什麼是大原則,什麼是小原則?貪污是小原則嗎?台獨是大原則嗎?
陳菊訪問中國符合現實主義原則,符合國際社會的趨勢,符合台灣的利益,符合民進黨的利益,符合在野黨的角色,也沒有出賣台灣主權,有什麼「大原則的錯誤」了?屁股對著中國,任由國民黨壟斷兩岸關係,決定台灣前途,才是大原則的錯誤呢。
2009年05月25日 蘋果日報
距離 還有
- May 22 Fri 2009 23:52
陳菊跨出重要的一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