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吳念真到侯孝賢,從《保利達廣告》到紀錄片《我們三個》,我彷彿都看到了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記憶,那段以台灣在地情感為血肉的記憶。

多少年來,我們似乎都忘了台灣質樸堅毅的精神,一昧的追求虛華與名利,一廂情願的認為名牌是彰顯身分地位的象徵。

我們都忘了我們的「根本」,那根本於土地與人民的集體靈魂。

我想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台灣人,認真盡責守在崗位上,無怨無悔的在大太陽底下,流著自己青春的汗水。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幸福是要靠自己雙手打拚而來,所以他們咬緊牙關的撐著自己的責任。

過去經濟起飛時,國民富足了,開始盡情的享樂,享樂過了頭,便忘了奮鬥的初衷。整個社會開始瀰漫著紙醉金迷之風,打開電視新聞,不是LV就是豪宅;不是BMW就是卡地亞。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變得如此不切實際?什麼時候我們鄙視揮汗的工人們,崇拜說的天花亂墜的股市名嘴。

我們都盲目了,我們都忘記祖先們的諄諄教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為病入膏肓的社會敲了一記沉痛的喪鐘,這鐘聲正是要提醒我們,趕緊找回安分守己、努力奮鬥的精神。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刻大家都過的很苦,但仔細想想,再苦也不會苦過那段物資貧乏日子,只要大家互相幫忙、勉勵,假以時日,還能再造台灣經濟奇蹟。


【聯合報╱劉嘉偉╱2009/03/1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obia 的頭像
    zenobia

    文字轟趴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