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書會裡的阿美姊剛辦完先生的喪事,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著實亂了她的生活步調,聽她提到先生生前的一個插曲,讓我陷入極深的思緒中。

阿美姊的先生有陣子突然感到不適,卻因忙於工作而不在意,一直到身體的疼痛影響了正常睡眠,而且在一次工作中吐血,才踏進醫院做檢查。

檢查報告出來後,情況非常不樂觀,讓阿美姊夫婦震驚不已,當晚夫妻決定先瞞著仍就讀於國中的兩個孩子,因為孩子們課業繁忙,而且還忙著期末考。

然而這個消息被阿美姊的弟媳知道後,她語重心長的告訴阿美姊,請阿美姊清楚的告訴孩子,原因是弟媳在高中時面對父親的突然離去,至今都覺得是內心無法填補的傷口,而當時她的長輩就是決定先對孩子隱瞞。

她一直都只知道父親是太累了生病,需要住院調養,但是有一天上課時,她臨時被通知回家,面對的卻是一具冰冷的遺體及一張父親帶著淺淺笑容的遺照。

她真的無法接受這一切,到現在她都好希望父親住院的那段日子,她可以知道一切,也多一些陪伴。其實孩子已經長大,他們需要學習面對、學習承受,這樣的人生課題人人都會面臨,只是或早或晚。

阿美姊聽後便親自告訴了孩子們這個情況,他們的確比他們夫妻想像的堅強許多,而孩子們也很珍惜與父親度過的那最後的三個月。

星期天,看到阿美姊的兒子們挽著媽媽逛超市的樣子,就像爸爸平日陪著媽媽一般,我想孩子們真的面對了,也學習了接受。

接下來的日子,我相信他們母子一定有更大的能量往前邁進。


【文╱安子.2008/11/25 聯合報】



不要獨自舔傷

看著本版作者安子所寫的〈人生的重要告知〉,對於她的論點,我深有同感,家人既是生命共同體,更是面對任何困境的戰友。

數年前,我的小阿姨因胃癌離世,四十歲不到的她正值青壯之時,從發現胃癌到離世,只隔了兩年多。

阿姨夫妻伉儷情深,與兩個當時國中年齡的兒子關係親密,堪稱和樂模範之家。姨丈選擇對兩個兒子隱瞞小阿姨的病情。兩年多的抗癌歷程艱辛痛苦,我們看到的是姨丈對小阿姨無微不至的照顧,無奈仍敵不過死神的召喚。

阿姨過世後,姨丈與兩個兒子的關係似乎調適得不好。我的兩位表弟對自己的父親選擇隱瞞母親病情很不能諒解,認為錯失了陪伴母親一起面對與最後話別的機會,因此父子關係疏離,他們並選擇負笈他鄉求學,不願面對父親;而姨丈更是難以走出喪妻之痛,他認為阿姨一直在他身邊,家裡還是維持阿姨生前的樣子,一如女主人從未離開。姨丈消瘦憔悴,故事很長,到現在仍是個進行式。

中國人總忌諱談論身後事,尤其對晚輩更是如此。如果當初他們一家選擇共同面對,也許姨丈父子會發展成緊密的生命共同體,而不是各自幽閉在自己的世界裡舔傷。


【文╱竟心.2008/12/0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obia 的頭像
    zenobia

    文字轟趴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