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九八四年新潮流進行路線之爭,發動批康反公職掛帥,鬥爭妥協派的兔子公職,確立「體制外改革的群眾運動」為主軸路線。

繼解除黨禁、報禁、台獨言論禁忌,接續的建黨、解嚴、反核等民主改革,無不以群眾運動達成目標。

從草莽的逞勇鬥勝到非暴力抗爭,民進黨累積了豐富的街頭運動經驗,培養不少擅長群眾運動者;比方一○○行動聯盟、核四公投,皆以完美非暴力完成廢除刑法一百條及公投立法,得到社會的認同與肯定,曾幾何時,民進黨卻又倒回原初的『暴力黨』形象?

這次警方執行陳雲林訪台的維安行為過當,不但令出無名的嚴禁民眾舉拿國旗,甚至強迫唱片行不准播放台灣本土歌曲,引發公憤,再加上民進黨以激情、仇恨式的語言撩撥聚眾,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民進黨根本無力掌控、指揮,導致警民暴力相向,喋血街頭。

非暴力抗爭並不是不積極、膽小、屈服、不抵抗,而是面對暴力不膽怯、勇往直前,不訴諸暴力。使用暴力的人,內心是充滿恐懼的,無法和人講道理的,獨裁者與暴民,兩者皆然。

非暴力運動者,深信世上有公理正義,它,就是巨大的力量。對事不對人,只針對不公義的議題或制度,採不合作、不服從的抗爭方式。以同理心對待,不製造仇恨,尊重生命、才能以愛止恨。

面對值勤的警察,能予體諒與尊重,如此和平理性的抗爭方式,才能博取更多力量的支持,也因此,無堅不摧。

甘地打敗英國,完成印度獨立;美國金恩的黑人民權運動;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和平獨立,都是以「非暴力」達成艱鉅目標。

二○○六年,施明德先生發起「反貪倒扁運動」,我受邀負責「非暴力抗爭」的規畫與訓練,參與者絕大多數係自發性熱情民眾,非組織性動員,同時得提防主張攻擊陳總統官邸的激進者。

數十萬臨時組成的團隊,如何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相信「非暴力」而不失控呢?唯有做好事前的訓練與紀律的要求。

行動前訓練紀律服務員是很重要的,當時分批訓練了五千人,除了建立理念,也藉由狀況演練,熟稔如何控制臨場的挑釁、襲警、暴力煽動。且在事前嚴格要求參與群眾應守紀律,訓練所有參與者認同「非暴力」抗爭,並切實執行紀律服務員任務。

如何因應突發狀況,做現場立即隔離、驅逐暴力言行者,讓運動不被暴力事件模糊訴求,以群眾力量制止破壞「非暴力運動」的行為。紅衫軍因此成功地完成台灣運動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暴力抗爭行動。

「暴力黨」標籤重創民進黨形象,將使它愈形萎縮而倒退回到深綠支持者懷抱,無法擴張淺綠及中間民眾的支持,如此一來,可能執政無望,輕擁永遠在野的遺憾!


文/簡錫堦/2008-11-08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obia 的頭像
    zenobia

    文字轟趴

    zen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