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時任立委與國民黨秘書長的吳敦義,與有「黑底」的江欽良同遊峇里島,同行者還有今年底競選連任的南投縣長李朝卿。
吳敦義、李朝卿方面說,是為了考察峇里島觀光設施供南投參考;民進黨南投縣長參選人李文忠則稱,是在喬砂石利益分配,及安排縣議會正副議長人選。
這類消息,在選舉中司空見慣;雙方的說詞,也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照例是真假莫辨,虛實難分。
江欽良是個傳奇人物,從卅多項前科的黑道人物,搖身一變成為南投觀光夜市的主持人,創造了數千就業機會,並屢有公益善行,被攤商譽為「好人」;此種黑白相間的顏色,使江欽良被稱作「斑馬」。
然而,夜市必然是選舉的政治熱點;江欽良以前支持過民進黨,現在傾向國民黨,遂使這趟峇里島之行成為選舉話題。
吳敦義說,他不知江欽良十七歲曾否年少輕狂,這似乎是欲蓋彌彰;江欽良在藍綠間打滾,是否完全沒有把柄落在人手,亦難逆料。
事到如今,吳敦義方面必須受到社會的質疑與考驗;而民進黨方面又怎可當年抬你轎子視為理所當然,現在江某抬他人的轎子就要將之鬥倒鬥臭?
許多黑道進政壇漂白,民進黨最新的補選立委即是一例;但有更多沒有前科案底的白道,卻爭相在政壇染黑,如陳水扁、馬永成、李界木等族繁不及備載。
兩相對照,國人應當歡迎黑變白的「更生人」,而不會喜歡白變黑的「阿扁們」。
【聯合報╱黑白集】2009/11/06
吳敦義的更生人爭議
引用文章:與黑道出遊 吳揆:別排斥更生人
壹周刊爆料指出,有「更生人」這項身分的草屯鎮人文觀光夜市董事長江欽良,出任李朝卿「兄弟姐妹後援會」會長並站台輔選,又跟吳敦義、李朝卿夫婦一同出遊,引來了對手的民進黨陣營抨擊。
對這個事件,稍早我看到一個論者指出,對於這所謂的「更生人」,台灣社會總是會給他們貼上標籤,完全不接納他們,對他們有很大的歧視,說到這個,我不禁回想起之前阿扁減刑讓一批更生人出來,結果除再犯入獄者頗多之外,其中一個人還打死我學校一位生農學院的教授,當時這個事件也鬧得很大。
而這背後的社會原理,其實主要就還是「社會距離」的主觀感受,以台灣來講,就是對於某個非慣俗行為者,願意跟他住同一個國家與否、願意跟他住同一個縣市與否、願意跟他住同一個鄉鎮市區與否、願意跟他住同一個村里與否,願意跟他當鄰居與否,願意跟他當朋友/同學/同事與否,以及願意跟他當姻親與否等等。
就此,若要問說台灣社會對更生人的「社會距離」有多大,那麼或許也該設計一份「更生人社會距離量表」,然後以縣市為單位進行分層系統抽樣調查與測量,不過若做粗淺的比較,那麼比較有可能的一種情形,會是在發生更生人再度犯案甚至無故打死人的事件之後,台灣人對更生人的「社會距離」會比事件發生之前大。
那麼,吳敦義這個被壹周刊爆料出來的「更生人爭議」,究竟與台灣社會成員對更生人的「社會距離」有沒有關係呢?當然是有的,不過關係並不是直接的。在我看來,這不過就是壹周刊認為台灣人對「更生人」仍有排斥、負面態度,因此覺得有新聞性,故而將其爆料出來,而民進黨政客則「見獵心喜」地跟著做出攻擊。
雖說在客觀上,台灣社會對更生人的排斥程度有多大,還是需要再做量化抽樣調查,不過,壹周刊和民進黨政客卻憑自己的主觀認知,假定台灣社會對更生人的排斥程度很大,認為吳敦義的舉動是越軌行為,於是分別基於新聞性和「鬥爭材料可用性」,而對吳敦義、李朝卿等人做出攻擊,造就了這起更生人爭議事件。
不過,這樣其實無法判斷,台灣社會或國人對更生人真正的態度,頂多只能看出壹周刊對更生人先入為主的歧視,至於民進黨政客,我也覺得無法看出,因為以該黨「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作風,若是自己人發生同樣的事情,就不會做出攻擊了。
文/天蠍浪子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blues1112a/3469174
距離 還有
- Nov 10 Tue 2009 23:22
漂白與染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