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謝長廷指出,郭冠英事件是外省權貴縱容省籍對立而獲取利益的最佳例證。筆者不禁想告訴謝先生一句話:你錯了!
以筆名范蘭欽發表的爭議文章,早在數年前便已出現,而非馬總統當選就職後的事。在此之前,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加上陳水扁先生的任期,已近二十年。
要說這段時間內,有哪位外省權貴在兩位本省籍總統下,還有能力縱容省籍對立,恐怕難以令人相信。
另一方面,謝先生認為馬總統和執政黨應嚴厲譴責郭冠英,這一點也值得商榷。郭冠英先生只承認著作其中一篇爭議文章,在其他調查機關有更進一步證據之前,郭君最多只相當於「嫌疑犯」。
要求總統對尚未確認的事件發表批評,並非好事。並且以總統的高度,似乎無必要對這種個案主動發言。
在台灣本省外省籍家庭間,婚姻朋友等關係已逐漸拆解省籍隔閡。政治方面,也有不少外省籍菁英投入泛綠陣營,更不用說在泛藍陣營裡的本省籍菁英。對於一九四九年之後出生的台灣民眾而言,外省本省已不再像水與油截然不同。
范蘭欽的文章有沒有涉及辱台,每個人主觀看法不同,但是民眾和有遠見的政治人物,實在無須隨之起舞。
文:李同穎/美國西雅圖(工程師)2009-03-23 中國時報
格局
謝長廷說,台灣無省籍問題,否則郝龍斌、胡志強等外省人也不會當選縣市長;但是他接下來又說,社會應把省籍問題攤開來面對,「看誰利用省籍受益」。
前後兩句話,聽起來實在矛盾,聰明如謝長廷,為何會有這樣的差錯?
問題出在,有些話謝長廷沒有明講,事實上,自從一九九八年陳水扁連任台北市長失利後,民進黨菁英耿耿於懷的是,要不是外省人多數票投給馬英九,政績不錯的陳水扁怎麼會落選!
但最令民進黨不平卻無法明說的是,台灣的本省人在投票時卻是分裂投票,有藍有綠。
因此,即使扁執政八年,族群關係緊張,外省人投票給民進黨的比例下降,本省人也並未因此就多投給民進黨,事實上,族群關係惡化後,民進黨在本省人的得票比率也是下降的。
因此,胡志強從本省籍選民拿到的選票,是比他的民進黨對手多的;同樣的,馬英九拿的本省籍選票,也不見得比謝長廷少。
本省籍選民的分裂投票傾向,也許對民進黨不利,但卻有利台灣的民主,研究民主的人都知道,政黨之間若是以族群做分界點,其實是非常不利於政治和諧的。
馬政府不能明快處理郭冠英不當發言事件,有如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所有的仇恨都找到合理化的藉口;不過,提倡和解共生的謝長廷,應有更高的格局,動輒指控別人是外省權貴,和郭冠英的行為何異!
中國時報/2009-03-23
距離 還有
- Mar 24 Tue 2009 21:10
省籍情結 早已消失無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